2024年05月04号    星期六

-传递正能量 宣传中国梦-

传播中华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中心 > “清朗”行动严打网络暴力!长期参与网络暴力的人会发生什么变化?
资讯中心

“清朗”行动严打网络暴力!长期参与网络暴力的人会发生什么变化?

时间:2022-03-19 09:57来源:央视网编辑:赵亚宣点击量:168649

3月17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2022年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表示:“网络暴力不仅侵害他人尊严、名誉和隐私,也严重污染社会风气,要坚决予以打击。”在打击网络暴力方面,今年已累计清理相关有害信息87.9万条,处置违法违规账号4.1万余个。

下一步将开展精准识别处置、加大惩治力度、强化用户保护、畅通举报渠道等方面工作。例如,指导网站平台建立网络暴力行为监测模型,准确识别网暴苗头,努力从机制上、源头上加以解决;在清理违法违规信息的基础上,针对参与网络暴力的账号,督促网站平台采取批量禁言、暂停私信等处置措施,防止网暴升级蔓延;指导网站平台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功能,督促网站平台完善防控机制,包括上线“一键防护功能”,限制陌生人私信、评论和转发,上线发文警示功能等。

网络暴力并非只发生在我国互联网场域内,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长期从事社交媒体研究,他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身处社交媒体时代,人人都有麦克风,而网络的匿名化、情绪化与碎片化传播,助推了网络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。

然而,“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”,作为普通网民,面对当前的网络传播环境时更应理性思考、谨慎发声。从长远来看,应对网络暴力也理应成为当代媒介素养的一部分。

央视网记者:哪些人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施暴者?

董晨宇:这个问题可以从人格特质、知识水平这两方面来解释。

首先,施暴者往往具有侵略性人格,并缺乏同理心。如果一个人性格侵略性较强的话,他就越容易将模棱两可的信息解读为敌对信息,更愿意把别人的观点归因为对自己的挑衅。

另外,我想先强调,并不是网络暴力的施暴者普遍知识水平较低。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较低,他会更愿意通过发言或反驳来证明自己的知识水平没那么低,他们需要通过攻击别人来满足“自己是正确的”这种想象。

我们会发现施暴者往往有这样两个特点:第一,他本身知识储备或对这件事的思考并不深入;第二,这种不深入再加上他侵略性的性格,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,他实施网络暴力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。

央视网记者:网络暴力会给施暴者带来什么影响?

董晨宇:网络暴力会降低受害者的个人自尊,会让受害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变差,恐惧与别人交往,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全。

但我想补充一点的是,其实施暴者在网络暴力之中也会受到伤害,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反社会人格,比如一个人经常在网络上攻击别人,这会损害他的人格特质,助长其自身的反社会人格。

当他从网络世界回归到现实生活中,也会给他线下的人际交往带来许多麻烦,包括日常与他人交往的共情力也会下降,甚至他会把别人的意见想象为对自己的攻击,觉得这个世界都不理解自己,觉得别人都对自己有恶意,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。

我并不是同情施暴者,只是想强调,施暴者在网络暴力中也无法获得什么长期利益,施暴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所谓“好处”是暂时的。由此可见,网络暴力其实是一件“双输”的事情。

央视网记者:面对网络暴力,普通网友能做什么?

董晨宇:我们都很同情之前的网暴受害者,许多网友会在他们的微博或者其他社交媒体留言表示支持。但是我之前看过一句话,我觉得特别好,“一个夏天和一个冬天加起来不会带来一个春天”,也就是说,当一个人遭受网暴后又获得了网友的支持,这个支持并不会抵消网暴所带来的伤害。

因此,作为普通网民,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不去网暴他人,要正常地表达。

我特别想强调的是,在一些社会事件中,我们认为被网暴者是有问题的,这时候我们往往不太会介入其中去帮助被网暴者。但我们可以扭转一下心态来想这件事,既然网络暴力这一行为本身就是错的,这个错是没有任何前提性的错,它的本质是一种私刑的复兴,它是有违法治精神的。那么,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帮助被网暴者。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遭受网暴,我们能不能去反驳那些网暴者?当然这里的反驳不是指去网暴那些施暴者,而是用一种正常的批评予以反驳。网民给予被网暴者支持,以及理性表达所形成的网络气氛与环境是特别重要的,这也是媒介素养的一部分。(记者 王静远 )
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责任编辑:赵亚宣

艺术家查询

姓名

证件编号

产品查询

产品名称

证件编号

工作人员查询

人员姓名

证件编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