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4月27号    星期六

-传递正能量 宣传中国梦-

传播中华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特别推荐 > 基础教育专家认为:保障课后服务水平,需实现配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
特别推荐

基础教育专家认为:保障课后服务水平,需实现配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

时间:2023-11-11 10:39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:赵亚宣点击量:112606

“双减”以来,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。课堂作业少了,校外学科辅导班停了,课后活动丰富了……但推动“双减”进一步发挥实效,仍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
实现学生真正减负,应大力倡导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

深圳的周余宁,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,“双减”后,孩子学校每天都不再留书面课后作业,只有类似读几篇课文这样的作业,量也不大,基本半小时就能完成。现在,孩子每天放学后都有大把自主的时间,她和爱人希望孩子能充分利用这些时间,增强体质,拓展兴趣爱好,就安排了转呼啦圈、跳绳等活动,还报了游泳兴趣班,孩子每天过得很充实。

福建五年级小学生家长包然则觉得,“双减”后孩子的课后学习负担减得不明显。对孩子学校的课后服务,他也不太满意。“课后服务时间老师还是不断上课,回家后孩子还有很多家庭作业要写,经常写到夜里11点,洗漱洗澡等个人卫生都难做。家长还得陪着,大人孩子都没觉得轻松多少。”

周余宁也有烦恼。她坦言,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孩子学习“闲了”成绩会下降。“据我了解,身边还是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报班辅导学习。如果违规培训这一现象得不到有效治理,长此以往,我怕不报班的孩子会赶不上大家进度。”

不过周余宁认为,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。“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,让孩子学会自主查漏补缺,主动安排学习任务。”周余宁认为,强的学习能力能让孩子受用一生,在未来步入职场后可以活学活用,有创造力,而不是离了考试,离了老师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该怎样独立思考。

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副主任、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彭泽平指出,实现学生的真正减负,根本的一点在于扭转“唯分数”“重结果”的教育评价方式,应大力倡导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。与此同时,要大力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,在学校课堂内解决学生的课业问题。

基础教育专家认为:保障课后服务水平,需实现配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

彭泽平分析,在当前推进“双减”落实的过程中,仍面临着不少挑战,主要有三点。

一是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。不同层次的学生,有不同的学习需求,如培优、补弱、巩固等。“双减”政策的出台,是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,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。这意味着,如何有效缓解学生的“补课后遗症”,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,是“双减”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。

二是如何实现配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。“双减”政策要求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,包括课后服务全覆盖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、强化课后服务保障,同时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,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、阅读活动、社会实践、劳动实践、兴趣小组、社团活动等。这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要求,需要学校额外投入大量配套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,包括组建课后服务教师团队,提供课后活动开展的场地、器材,制定优质的课后活动方案等。在此背景下,很多学校都面临配套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的问题,尤其是对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、师资力量薄弱、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学校而言,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统筹安排。

三是如何进一步深化高质量的家校社合作。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,家校社合作的形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。一方面,家长不需要再帮孩子批改作业,但这一负担的减轻并不意味着家长不再需要关心孩子的教育。相反,家长应转变观念,拓宽视野,关注“作业”以外的教育,尊重教育规律,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工作。另一方面,社会机构退出学科教育培训也不意味着社会教育功能的消亡。从长远看,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依然可以在素质拓展、品德培养、闲暇教育等方面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。“双减”背景下,学校在发挥教育主导性的同时,更加需要家校社多方的高质量合作。(记者 杜园春 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周余宁、包然为化名)
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责任编辑:赵亚宣

艺术家查询

姓名

证件编号

产品查询

产品名称

证件编号

工作人员查询

人员姓名

证件编号